博雅张磊博士天津经开区党媒专题报道:创新务实,制药人的初心与坚守
来源:博雅
日期: 2022.11.03
访问量:0

微信图片_20221103123459.png



对 话

张磊

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执业药师,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民建会员,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乘势而上,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六〇后的张磊博士,属于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毕业的“天之骄子”,他们这一代人见证了国家从贫弱走向富强的过程,迄今依然是时代的中流砥柱,国家之栋梁。

 

能够将兴趣融于事业的人无疑是幸运的,张磊非常庆幸自己选择了生物制药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他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立志要攀登科技高峰。学习生涯中深得恩师沈阳药学院李丽燕教授和天津大学元英进院士的言传身教,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功底。

 

1992年在伯乐杜自强先生安排下,他有幸参加了天津第一个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华立达生物公司的建设。当时,生物技术制药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当时张磊作为技术骨干,带领着一帮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摸爬滚打,经过许许多多不眠昼夜的奋斗,伴随着泪水和欢笑在1995年终于试制成功了国产化的干扰素制品,各项技术质量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欧美进口产品,从此结束了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在完成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之后张磊开始着手创建自主的技术创新体系,主持完成了国家基因工程制药中试生产基地、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承担和参与完成了十多项国家与天津市的科技攻关任务,所主持开展的干扰素新剂型新型干扰素纯化及制剂技术研究酶法拆分氨基酸两阶段培养法提高a2b干扰素的表达水平多西它赛临床及产业化等项目均实现了产业化。特别是张磊博士主持开发的世界上第一支预充式喷雾式干扰素,不但从根本上取代了进口干扰素在我国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开创了我国干扰素走出国门远销海外的先河,成功走出了我国生物技术药物从仿制到创新的道路。

 

作为天津市首批“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他接受了面向国际化前沿“一人一策”培养方案。他还是改革开放后率先走出国门的一批人,曾赴俄罗斯、德国和美国等20多个国家学习、考察与合作交流,拓展了国际视野。2000年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被天津市政府授衔为“生物制药专家”,2004年成为天津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05年获天津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6年被中共天津市委开发区保税区工委授予十大“领军人才”之一。


守正创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做好药只能靠严密的质量保证机制,靠钢铁般的纪律。他常对员工说: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制药人一言一行都在同法律打交道,必须尊崇法律、掌握法律,依法行事,将遵纪守法的思想行为融汇在骨子里才能行稳致远。现代生物技术所带来的新业态、新模式往往在一定时期冲击到现有的法规体系和管理框架,作为从业者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要的谨慎和足够的耐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法规的建设和完善,而非急功近利地钻法律的漏洞。


2.jpg

“好人不赌博”,张磊博士将这句话常挂在嘴边。药品研发是一条孤独而风险极高的道路,张磊主持过的开发项目短的三五年,长则十几年,开发过程对团队每个成员是信心和耐心的挑战。新药开发过程容不得丝毫的侥幸,任何一个工艺参数都将要未来实践中无数次检验,任何微不足道的瑕疵都将被时光无限量曝光,早期丝毫投机行为会为未来埋下沉重的隐患。


“新药研发工程师,相当于传说中的新型战机`试飞员',要有极佳的心理素质,敢于动手,善于失败。”张磊所理解的“创新”就是穿越无人区,用他人未曾尝试的手段去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在试验中碰到问题,往往当别人还在争论该用哪种方法时候,张磊已经着手尝试了几种方案。他研制口服药时肯定要自己尝一尝,开发外用药时涂布了身体多部位,开发注射剂会首先注入自己的身体。


科学探索可以无禁区,而技术应用却风险无处不在。制药这个职业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生命,要时时刻刻心怀对职业的敬畏,不但练就高超技法,更要有坚韧不拔意志,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知行合一荣辱不惊,不打鸡血不喝鸡汤,不“弯道超车”,不做“飞上天的猪”。


锐意进取,不断挑战科技前沿


不创新,毋宁死。张磊博士似乎是为创新而生。1986-1988年在河南医工所工作期间参加了麦白霉素、红霉素等菌种选育、环糊精多糖小试工艺开发、香菇聚多糖发酵提取生产管理等。1990-1992年在天津氨基酸工作期参加了酶转化苏氨酸技术引进,核黄素发酵工艺优化工作。1992-2008年在华立达生物公司担任总工程师和公司副总经理期间主持了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多肽合成药物、化学合成药物及其制剂等多个产品的试制开发,还负责了多个生产线工艺设计、调试和运行管理,他经常说:我的工作就是将科学家经过许多次失败打通的一条路线,转化成标准化、规模化的制造工艺,建工厂装机器,源源不断生产出支一模一样的药品来。

 

用创新性思维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是张磊博士一贯坚持的原则和信念,不断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并主动创造机会打开局面,取得突破并创造价值。随着人类疾病谱改变,传统的分子药物干预对于多数慢性疾病、退行性,创伤性及遗传性等疾病显得力不从心,逐渐触碰到天花板。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有望通过结构修复,功能重塑突破传统医疗手段的瓶颈,引发一场医学革命。张磊博士决定将自己所积累的生物技术药物开发知识和经验运用于再生医学技术领域活的药物开发。

 

3.jpg


2008年,受韩忠朝教授邀请张磊博士加入了昂赛细胞公司,出任公司副总经理与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将药品管理理念灌输到干细胞技术团队,重构了研发、生产与质量管理流程,搭建了质量保证体系,推进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新药注册和细胞产品国家工程中心主体工程建设项目进程,并参加和承担了国家和地方的一系列重大专项攻关课题。

 

2013年,受许晓椿博士邀请,张磊博士加入了目前所在单位——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经过几年的建设,博雅天津基地已成为博雅干细胞旗下核心板块之一。博雅干细胞是博雅生命旗下专注于干细胞及免疫细胞分离、存储以及临床应用研究和健康管理的综合服务商,行业内的干细胞科技龙头企业。博雅干细胞持续以丰富的国际标准运营经验及细胞治疗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带动当地细胞产业的标准化建设与发展。博雅干细胞库在胎盘干细胞存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2%,同时也是通过了三重国际认证和标准检测的临床级干细胞库,包括美国AABB标准认证和世界卫生组织NRL、美国病理学会CAP实验室能力检测,引领行业质量管理规范,2022年,博雅干细胞库连续第10年通过AABB认证,涵盖脐血、脐带、胎盘体细胞及成人免疫细胞认证,代表着目前该领域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

 

博雅干细胞在国内拥有无锡、北京、天津、深圳四大基地,与此同时,博雅天津基地智能化建库正在进行,结合互联网+”技术以及云技术,将迅速实现实验室管理、样本处理、细胞存储等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通过在细胞和基因产业延链补链与强链,成了打造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影响力的王牌力量。


 博雅当前全球业务包含干细胞与免疫细胞存储、自动化设备与医疗器械、细胞治疗临床转化、美容与抗衰老、商业动物克隆、现代畜牧良种繁育、疾病模式动物等。

这些年来,张磊博士参加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863科技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火炬计划项目,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专项等二十多个科技项目;获得新药证书2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5个,取得专利和商标注册约30项,在国内外发表一系列学术论著;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和天津专利奖金奖各1项,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技术创新项目一、二、三等奖各1项;培养了众多的科技骨干和专业管理人才,联合指导培养硕士20名,博士1名,博士后5名。


使命担当,做人民的好代表


作为时代的佼佼者,他责无旁贷地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先后担任了第十七届天津市人大代表,政协天津市第十一届委员,政协滨海新区第一、二、三、四届常委委员,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会九、十、十一届委员,滨海新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一、二届副会长等职务;担任国家科技专家库生物制药审评专家、京津冀特色细胞谷专家库专家、天津市科技专项审评专家,天津市专家协会入库专家,天津市正高级职称评委等。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五、六届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校外硕士导师,南开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天津市企业创新创业指导老师、等职务。天津市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天津微生物学会理事,天津医学生物工程学会理事。华夏干细胞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天津市干细胞开发应用协会会长等职务。

 

张磊博士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长期致力于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事业的发展。在2003-2007年担任天津市十一届政协委员期间,连续提交了“整合资源 搭建生物技术药物创新平台”,“促进滨海新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差异化、集群化、国际化”,“成立天津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开创生态型发展模式,滨海新区领舞中国21世纪生物经济”等一系列提案,推动了“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及“天津国际生物药联合研究院”落户天津。2010年从担任滨海新区第一届政协委员以来,连续十多年深入实际,持续围绕细胞与基因技术创新发展开展调查研究,提交了“进一步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抢占干细胞技术制高点”,“关于发展细胞治疗技术,完善产业链的几点建议”,“关于改善我市干细胞存储市场营商环境”,“关于细胞治疗施行分级分类监管的建议”等系列提案,得到了滨海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2018年张磊博士当选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承担了“关于生物医药、细胞与基因技术发展问题研究”调研课题任务,在围绕细胞与基因技术的顶层设计、产业生态和创新发展等方面问题,走访了相关的机构和专业人士,创新性地提出发展细胞与基因技术特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细胞谷”城市名片。建议引起了市委、新区委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印发了《滨海新区细胞产业技术创新行动方案》,致力于促进细胞与基因技术创新发展, 打造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将滨海新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细胞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被列入了我市和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任务;“天津细胞产业集群”入选了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张磊博士本人也入选了“细胞谷”专家库,他围绕着细胞与基因技术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临的诸多疼点、堵点和瓶颈问题继续深入调研,与新区科技局等部门多次座谈推动“细胞谷”建设任务落实,并向天津市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关于加快制定细胞与基因产业促进条例的议案”,推进细胞产业促进立法工作。

 

1.jpg


2020年初爆发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张磊博士发挥专业优势在第一时间以“零讯”形式向上级提出“关于遴选干扰素和间充质干细胞产品作为应对新型及未知病毒感染防控药品战略应急储备的建议”,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和中美贸易战的加剧严重影响到全球供应链,并进一步威胁到国家生物安全,提交了“应对中美“脱钩”与供应链重构,实施国家生物安全领域供应链国产替代工程”的系列报告。2021年,针对居民普遍存在对接种新冠疫苗的犹豫、观望态度,张磊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大量科普宣传,认真解答来自各方疑问,并在闭会期间及时向市人大提交了“着力消除居民疫苗犹豫,加速建立新冠病毒免疫屏障”的人大建议,为推动我市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危机面前体现了一个人大代表应有的责任担当,还获得“民建天津市委会抗击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通报表彰。


张磊博士在专业领域不断更新知识,主动把握行业发展脉络,积极探索前沿技术产生的新业态、新问题、新挑战的顶层设计方案,认真参与国家主管部门关于细胞治疗的相关法规制定讨论和意见反馈,并在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场合发表独立见解,受到了同行的尊重,体现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应有风采。


张磊胸怀国之大者,植根于人民,认真学习理论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科学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长期密切联系群众,通过走访、面谈、座谈、电话等多种形式与相关人士、部门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开展调查研究,倾听民声民意,了解社情民情。就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模式、生物安全、营商环境、人才引育,中小企业发展,垃圾分类管理、社会管理格局、科学普及,居民应急素质,数字化证件、老年人疫苗接种,适老化智能改造等等方面问题提交了多项提案、议案、建议、调研报告和发言材料,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推动我市和滨海新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当下是“两个一百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张磊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知识储备和思考,努力提高前瞻性战略预见能力;要更多地深入社区了解民情民意,要更加深入学习理解党的大政方略,坚持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水平,在引领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方面更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奉献自己的力量。

微信扫一扫

一对一客户服务

探马在线咨询
探马在线咨询

微信一对一客户服务